首页 科普 正文

新能源自动化(电气大类有哪些专业)

电气大类部分专业如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要涵盖了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输、自动化设备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电气大类中较为综合的专业,培养学生成为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2、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侧重于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的研究和应用。这个专业培养学生在新能源领域具备设计、开发、运行和管理新能源发电系统及相关设备的能力。

3、通信工程:关注通信技术和网络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学生将学习通信原理、信息传输技术、网络协议、无线通信等内容,培养具备通信系统设计、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4、自动化:专注于自动化技术在工业控制、生产制造、自动化设备等方面的应用。学生将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等内容,为工业自动化控制和工厂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

电气专业的发展背景

电气专业在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电气专业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电力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都是电气专业的重要领域。借助新技术,电力网络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和可靠,为社会的能源供应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电气专业在自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随着技术的进步,电气专业在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工业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为生产过程带来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气专业在通信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互联网的普及和5G技术的推进,带动了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气专业在通信网络的架构设计、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电气专业也在信息技术领域推动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气专业与新兴领域的交叉应用也愈发频繁。例如,电气与生物医学工程的结合,推动了医疗器械和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气与交通工程的结合,推动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电动化趋势下,纯电车型将迎来井喷式增长,那么作为驱动来源的动力电池便成为关键。锂动力电池虽然凭借高能量密度优势和出色的稳定性深受业内追捧,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由于大批量且自动化生产,单体电芯出厂时电量会存在细微的差异。

而且随着长时间的使用操作、老化等因素,电池间的不一致性就会愈加明显,轻则影响电池效率和寿命,重则导致自燃起火威胁生命财产安全,这时候就需要BMS电池管理系统介入了。

一是准确的估测电池组的剩余电量,保证其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过度的充放电对电池造成损伤;二是动态监测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实时采集电池组及单体电芯的电压、电流和温度,防止电池发生过充电或过放电现象。

同时还能够判断电池状况,挑出存在问题的电池,来保持整组电池运行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此外,还要建立每块电池的使用历史档案,为进一步优化和开发新型电、充电器、电动机等提供资料,为离线分析系统故障提供依据;最后是体电池间的均衡充电,要知道均衡技术是目前世界正在致力研究与开发的一项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而比亚迪产品目前搭载的电池管理系统,除了已经具备基本的电池能量管理、电池热管理功能外,已经应用了电池单体自动均衡功能。

使得在整车运行过程中,监控整个电池包的单体性能参数,通过电池均衡功能达到及时、自动保养的目的,极大的减少了动力电池保养的时间成本,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升各阶段的性能。

再加上自身在锂电池领域深耕多年的制造经验,以及全产业链布局的技术把控优势,比亚迪可以在大规模、连续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更好的保证工艺品质与产品性能的一致性。

除此之外,比亚迪还为自身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匹配了一套先进的动力电池智能温控系统,使电池模组在高低温环境下都能够通过加热、冷却、保温等系统调节自如,赋予了更强的电池耐候性,真正为动力电池武装到了牙齿。想必这也是比亚迪新能源车型近年来稳居销量榜和市占率前列的原因之一。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在政策扶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应用。目前,在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推广期,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巨大,而中国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发展初期,其市场规模远未到开发阶段,亟待市场拉动。

因此,要从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规划安排,加快对新型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创新,推动鲤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加强核心零部件及整车关键技术攻关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研发与应用体系。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出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在市场拉动下,中国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进而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中国车企在生产技术方面将向自动化控制方面发展,以此带动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