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我国自2009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2010年出台补贴政策,到现在刚好经过了十年时间。在这十年时间里,我国新能源年产销突破百万辆蝉联“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其中不乏,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快速登顶,也不乏乐视、赛麟等企业落得一地鸡毛。
车舆传媒旗下专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平台新能源观察将重磅推出#新能源十年怪状系列报道#,一一解开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晚起步数十年的中国汽车行业之所以敢喊出“弯道超车”的口号,离不开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做基石。自从2010年财政补贴出台算起,十年时间两级财政早已投入超千亿元的补贴。
有羊的地方,就一定有薅羊毛的人。
真金白银的补贴面前,滋生了一批靠“骗补”为生的新能源车企。尤其是在2015-2016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并不是比拼谁的产品更具优势,而是比谁骗补的手段更为高明。2016年,央视曝光了这一内幕,据当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和违规谋补汇总表》显示,93家国内主要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中,涉及骗补车企72家,骗补车辆76374辆,涉及金额92.7亿,平均一辆车骗12万。
这些瞠目结舌的数字背后,车企们的“高招”都是如何落地的呢?
南京金龙偷天换日,开沃汽车卷土重来
2015年12月,南京金控中标了广东中山某地一批8.5米纯电动客车采购大单,按照合同约定需要在2016年3月25日前把所有车辆全部送达采购人指定的地点,并验收合格交付采购人使用。
南京金龙在2016年交付的这一批纯电动客车中,明知道所使用的电池并不符合当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车型目录》因而不能获得国家相应的补贴,因此南京金龙私自将其电池铭牌更换为符合补贴政策的产品,上演一出“狸猫换太子”的好戏。按照当时补贴政策,8-10米纯电动客车每辆可获得40万元补贴计算,南京金龙如愿得到3200万的中央财政补贴。
南京金龙似乎很擅长做“偷天换日”的事情,如果不熟悉客车领域的人似乎并不知道南京金龙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开沃汽车了。1987年,黄宏生在香港创办创维,2004年却因串谋盗窃及串谋诈骗创维系5000多万港币而被香港廉政公署调查,并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2009年,黄宏生提前保释,次年抛售创维1亿股股份,套现约9亿港币,成立了创源天地投资公司。2011年,创源天地重组南京金龙,持股60%,后来又继续增持至88%,厦门金龙和南京东宇的持股比例,最终稀释为3.6%和8.4%。
2016年5月份,南京金龙低调更换LOGO,“南京金龙”字样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凯沃汽车。而此时,正是财政部等相关部委联合核准调查车企骗补期间。不知道南京金龙是否属于“幸运儿”,但是这笔涉嫌3200万的非法骗补并未被查出。
苏州金龙无中生有,涉案8亿人财两空
并不是所有的车企都会像南京金龙这么“好运”。在2016年9月8日,财政部网站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骗取财政补贴的部分案例中,苏州金龙以5.192亿元成为涉及骗补金额最大的车企。在国家财政部联手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调查后,发现苏州金龙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683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导致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2亿元。
最终,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除收回5.192以骗补费用之外,还将按问题金额的50%处以罚款,即2.6亿元。前后苏州金龙遭遇近8亿元的处罚,同时自2016年起取消苏州金龙中央财政补贴资格,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其问题车型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予以剔除。
这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史上最大的罚单,也令苏州金龙就地坍塌。要知道,2015年苏州金龙的营收规模是104.84亿,净利润为4.81亿。苏州金龙发布讣告,称其总经理吴文文因病离世,但是据内部人士透露,吴文文系跳楼身亡,原因是“压力太大,不排除患抑郁症的可能”。
吉姆西唱空城计,取消资质已经破产
吉姆西本是苏州吴中区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不过在工信部的产品合格证的备案中疯狂的增速直接引发了相关部门的关注。2015年上半年,吉姆西只报备了25台合格证,而12月仅仅一个月则上传了2905个合格证,以此计算的话,吉姆西12月产量占比全年达到80%。
在相关部分实地调查走访中,发现吉姆西的生产车间极为简陋,制造水平也非常低下,而且整个厂区能看到的产品不过百余台,根本不像是月产销能达到近三千台的规模企业。吉姆西的秘密在于,压根就没有生产和销售新能源产品,从三电车身到车辆识别代码,甚至是销售端的买家均是假的。其中也不乏,实际交付七八台车,但却通过编造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等手段,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按照四五十辆的标准领取财政补贴。
最终,吉姆西涉嫌骗补2.6亿元,被取消生产资质,已经破产。
财政补贴是一把“双刃剑”,部分车企的“骗补”行为也只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必然会经历的“阵痛”。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形下,国家对补贴政策也在不断优化,其中一方面是基于鼓励新能源车企提升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最大程度的规避恶意“骗补”。随着近年来,补贴逐步退坡,甚至趋于取消,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将真正走出政策温室,经历市场经济的优胜略汰才能真正立于不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狂飙之后:经销商苦不堪言
国内十大新能源电池供应商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LG新能源、凤巢能源、欣旺达、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瑞浦能源。
1、宁德时代,2011年成立,2017年靠三元锂电池一炮而红,成为国内外最大电池供应商。生产的动力电池供应特斯拉最多,占比20%。此外还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上汽集团、一汽集团。
2、比亚迪,1995年成立,老牌电池生产企业,后续以电池为基础,转战汽车整车制造生产,成就了今天的新能源汽车一线企业。其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是其招牌,旗下动力电池超90%为自用,小部分供应中国一汽、金康汽车等。
3、中创新航,2007年成立,原名中航锂电,2018年换帅后,从商用车转战到乘用车领域,一路猛冲。此前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后续也推出了三元锂电池。旗下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广汽集团最多,占比65%。此外还有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等。
4、国轩高科,1995年成立,2015年借壳东源电器上市后的国轩高科成为目前A股上市公司最纯正的动力电池标的。旗下动力电池供应上汽集团车辆最多,占比29%。此外还有江淮汽车、奇瑞汽车、零跑汽车、长安汽车等。
5、LG新能源,隶属韩国LG集团,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国内市场中,旗下动力电池主要供应特斯拉,占比超95%,小部分供应上汽通用、吉利汽车等。
6、蜂巢能源,2016年成立,前身为长城动力电池事业部,后独立发展,变身为长城汽车兄弟企业。2021年装机量同比增长384%,发展迅猛,首推短刀片磷酸铁锂电池,2022年将实现商业化应用,或首搭长城欧拉新车型。
7、欣旺达,1997年成立,2011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一直深耕锂电池,从手机、VR头显、扫地机器人、再到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电池。目前主要供应日产、上汽通用、吉利、东风、小鹏等车企。
8、亿纬锂能,2001年成立,主要生产磷酸铁锂,三元软包电池等。旗下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小鹏汽车,占比46%,此外还有东风汽车、南京金龙、吉利商用车等。
9、孚能科技,2009年成立,主流动力电池生产商中,唯一一家坚持三元软包路线的企业。旗下动力电池主要供应戴姆勒。
10、瑞浦能源,2017年成立,背靠青山集团,凭借独创的SCL卷芯设计工艺,乘着磷酸铁锂之风,快速挤进国内动力市场前十。主要客户为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度百科-比亚迪百度百科-中创新航百度百科-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哪些新能源车用磷酸铁锂电池
技术路线之争的背后是一场利益之争。
最近两条热点新闻让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炸开了锅”。
“2015年新能源汽车卖的那么好,大家都说新能源汽车的元年到了,没想到马上就遇到一些问题。
这两个新闻,一个是“暂缓在商用车上使用三元材料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一纸通知;另一个则是“骗补”曝光。
第一个涉及的是一场技术路线之争。
2015年,有人抵押了四套房子贷款了七百多万元,全部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经销中。他代理了东风、南汽等公司的物流车、环卫车、客车的销售,一年卖了300余台。
2016年他更加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宁愿冒着每台赔偿一万元的风险,向厂家退掉了70多台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准备改为销售使用三元材料的汽车。
没想到这个时候竟传来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出了通知,暂缓在商用客车上使用三元材料动力锂离子电池。
他对这一消息很难接受。他说,之所以宁愿损失七十多万也要退车,是因为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体积大,无法拆卸维护,使用八九个月后,续航里程就从130公里跌到80公里,很难使用,而体积小的三元电池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据了解,国内市场纯电动汽车有两种技术路线。此前,在售纯电动车型中,比亚迪和宇通是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代表,而特斯拉等国外少数厂商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
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还在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电池具有更长的续航能力,特点是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好、可靠性高、寿命长等。目前国内多家车企相继投奔三元锂电池阵营,包括北汽、江淮、吉利、长安、力帆、南京金龙、九龙等大部分国内主流车企都纷纷推出采用三元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型,对三元锂电池的需求正快速增长。
所以,他并不明白为什么在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的时候突然暂缓在客车上使用三元材料。
客车或许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中利润最丰厚的。事实上,受制于成本、续航性价比等多个因素,新能源汽车目前还远没达到与燃油车竞争的程度,除了限牌城市外,私人购买极少,绝大部分销量来自公共交通和政府采购,所以,商用车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重点。
据了解,大多数车企即便现在选择更换为磷酸铁锂的电池,在研发完成后,汽车要上市销售的话,必须经过三项审批。首先,把汽车送到中国汽车检测中心,检测完成后得到一个合格报告,才可以上报到工信部,之后工信部发布每月公告后,汽车才可以销售;之后,还有一道程序是进入政府推广目录,新能源汽车才能拿到补贴;最后一道审批是上免购置税公告,才能享受免购置税的福利,所有程序完成至少就要六个月的时间,只有做完这些之后企业才敢批量生产。
所以,一纸暂缓通知的背后,意味着过去使用三元锂电池的客车企业至少上半年无车可卖,就算改变技术路线,最多只能卖半年。而根据财政部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机制,2016年之后,补贴将大幅下降20%,所以企业将失去销售新能源汽车最好的时机。
更何况,“骗补”消息出来后,按照过去的程序,前一年具体补贴资金会在后一年每年3月清缴,每年5月发放,但严查之后,补贴发放时间很大可能会延迟。
新能源电池排名前十名有哪些?
新能源电池排名前十名如下:
1、宁德时代
作为被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对标的国内的唯一一家竞争对手,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在国内当属领先,虽然动力电池规模上目前还不能排名行业老大,但是其电池技术和品质先后得到了国际豪华品牌宝马、大众的认可。
也算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给国际车厂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目前国内自主品牌与之合作的有东风汽车、上汽、长安汽车、吉利、广汽等。
2、比亚迪
比亚迪作为国内动力电池的龙头,依托于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带动,其动力电池业务在规模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原先一直坚持磷酸铁锂技术的比亚迪,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刀片电池,而无论是什么技术路线,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比亚迪依托其多年的电池生产经验一定能将电池做好。
3、国轩
2015年借壳东源电器上市后的国轩高科成为目前A股上市公司最纯正的动力电池标的,新能源汽车在资本市场上的热度也让国轩高科市值高达250亿元。从客户看,国轩高科以商用车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安凯和江淮,乘用车领域订到较少,未来的竞争力提升还要看其在乘用车领域的作为。
4、力神
2015年算是力神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大股东中海油退出,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CT)重新成为力神的控股股东。易主后的力神电池仍没有摆脱央企的机制,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力神总是会慢一步。但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龙头企业,力神在技术和产品上还是具备相当竞争力的。
5、中航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央企背景的锂电池企业,中航锂电是国内上公告目录最多的动力电池企业。但是客户以商用车为主短期内能快速将业绩做大,毕竟商用车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未来的增长动力还要看乘用车方面的发展。
6、德赛
深圳市德赛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公司主要围绕锂电池产业链进行业务布局,公司已经成为全球中小型移动电源领域的知名厂商,与全球主要电芯厂开展合作。
7、沃特玛
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源、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之一。
产品覆盖国内31个省市,并远销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26.6%。公司产品符合CE、L、RoHS等安全及环保要求,并通过了相关认证及检测。
8、威能
威能环保目前的订单基本全部来自于商用车领域,乘用车仅有众泰汽车在使用威能环保的三元电池。威能环保的快速成长也是得益于商用车市场在2014年、2015年的井喷,未来的成长潜力还得看其在乘用车领域的布局。
公司研发生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已与中通客车、南京金龙、申沃客车、众泰、中国一汽、福田欧辉、沂星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出口欧洲、美洲。
9、微宏
微宏动力主打快充快放的钛酸锂动力电池,瞄准的市场为商用车市场,尤其是在公交和大巴领域,微宏动力收货颇丰。但是如何在乘用车领域突破是微宏动力应该考虑的事情,毕竟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潜力还是来自于乘用车。
10、南洋科技
南洋科技经营范围为锂电池隔膜及锂离子电池其他材料,拟建设年产150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专业电子薄膜制造企业之一。
锂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电力等传统领域和节能光源、通讯系统、铁路电气化、混合动力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兴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