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关键组成部分。其中动力电池是最关键的一环,可以说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的寿命、性能、成本和安全性都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上,整车厂商更倾向于制造商,难以获得高额利润。由于动力电池在产业链上的重要地位,动力电池生产商无疑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获得丰厚的利润。这也是电池行业备受关注的根本原因。
自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商用化以来,凭借其优异的性能,不断攻城略地,现已牢牢占据二次电池的高端市场。而正、负极材料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和优异的性能也使锂离子电池成为当前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二次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很快,电池组循环寿命已超过1000次,每千瓦时电池的成本已低于3000元。如果电动轿车安装24千瓦时电池组,一次充电续驶里程大于200公里,锂电汽车在10年内用电成本约为1万元。传统燃油车在10年内的加油费用至少8万元。而使用锂离子电池,即使10年内更换一次电池,使用成本多花7.2万元,总共8.2万元。两种车的使用成本基本相同,而且,换下来的电池组还有初始容量的70%~80%,可以作为静态储能使用。这也是目前和锂电池概念沾边的股票都被热炒的主要原因。
技术进步使锂电池制造成本大幅降低,目前已接近镍氢,大容量成为可能;国发展锂电汽车既有可与发达国家相竞争的技术优势,又有发达国家所没有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我国小功率锂离子电池早已产业化,形成上下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电池产品超过世界市场的 1/3,中日韩三国已成三足鼎立之势。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技术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条件也已基本成熟,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在我国来源极为广泛。我国是世界锂资源大国,特别是青海和西藏的盐湖有大量锂资源,盐湖的开发不仅为低成本锂离子电池提供原材料,也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效率高的特点,是锂电汽车的主要关键部件,而我国是稀土永磁材料大国,为锂电汽车提供了材料保证。
锂电池的产业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上游锂矿资源、锂电池原材料以及电池的制造与封装。另外,生产电控系统的公司以及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的整车企业都将从中受益。
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难得的一次历史机遇。被人类给予厚望的锂离子电池,或许将开辟一个“锂资源时代”。
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较高对于新能源发展有利吗?
原因:1、新能源汽车带动锂离子电池包上升: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不断上升,锂离子电池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中使用锂离子电池比例不断升高,锂离子电池市场空间广阔,锂离子动力锂电池市场正进入黄金期。
与传统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在同体积下容量更大,且生产、使用与回收过程绿色环保的特点,因而已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与储能产品领域。
2、储能技术规模化促使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储能技术是未来能源结构转变和电力生产消费方式变革的战略性支撑。
在储能技术发展和商业化趋势推动下,动力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行业的主角之一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而储能规模化发展将会促进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延伸与整合,促使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上中下游与资本对接,与市场同步,实现合作共赢。
1. 降低成本的潜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成本有望逐渐下降。过去几年中,电池成本已经大幅下降,预计未来还将继续降低。这将使新能源汽车更具竞争力,更加经济实惠,从而推动其市场发展。
2. 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例如购车补贴、减免税收、免费充电等。这些政策和激励措施可以部分抵消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的影响,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普及。
3. 环境和能源安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为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虽然电池成本较高,但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和环境影响更低。因此,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 创新和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推动了电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随着对电池技术的不断改进,包括提高能量密度、延长寿命、缩短充电时间等,电池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这将不仅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将推动电池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进步。
综上所述,尽管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较高,但其对于新能源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影响和前景。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的推动,电池成本有望逐步降低,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