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法规和市场趋势浅析
自2021年上半年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就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仅上半年累计产销量就与2019年全年销量持平,全年产销量达到340万辆。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也由今年年初的5.4%到年中的 9.4%,年末更是上升到19.5%。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超出预期,成为国内车市的风景线。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最初的政策持续驱动下快速发展,产业基础不断完善,技术和产品不断进步,市场销量持续提升,消费主体也由B端向C端迁移升级,进入了以市场驱动为主的发展新阶段。
政策方面,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持续推进,双积分涨价,补贴政策等均增强了汽车厂家和消费者生产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
补贴政策的退坡,依然不能阻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也能直接说明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了一定的内生动力。
自2021年上半年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就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仅上半年累计产销量就与2019年全年销量持平,全年产销量达到340万辆。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也由今年年初的5.4%到年中的 9.4%,年末更是上升到19.5%。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超出预期,成为国内车市的风景线。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最初的政策持续驱动下快速发展,产业基础不断完善,技术和产品不断进步,市场销量持续提升,消费主体也由B端向C端迁移升级,进入了以市场驱动为主的发展新阶段。
政策方面,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持续推进,双积分涨价,补贴政策等均增强了汽车厂家和消费者生产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补贴政策的退坡依然不能阻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也能直接说明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了一定的内生动力。
我国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了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性。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是写在国家战略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目前该政策延续至2023年,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为18%。
同时三年内的正积分可按照每年50%的折扣进行结转。
持续退坡且增加技术考核指标,已延期至2022年,但是补贴金额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具体如下表:
除了政策给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的主要原因还在技术进步和产品丰富。在技术方面,电动车电池技术持续改进,成本不断下降,电池系统的结构设计也得以持续创新。
此外电动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引入也对消费者产生了不小的吸引力。产品方面,电动车经过多年推广,品牌形象得到提升。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车型丰富,全面覆盖各个乘用车级别。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会达到20%,全年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左右。
看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影响下,《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2035)》中提出的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的中期目标很有机会提前实现。
新能源汽车法律法规和指导政策
新能源汽车检车规定
新能源车的年检法规和制度与燃油车相同,所有的检验指标和方法基本都是参照燃油车制定的。从年检的流程来看,由于新能源汽车结构不同,纯电动汽车不需要查尾气,而混合动力汽车年检还是要查尾气。
车辆年检是指按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有正式号牌和行驶证的车辆进行年检。目的是检查汽车的主要技术状况,督促加强汽车的维护保养,使汽车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汽车安全。
新能源汽车也需要年检。因为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有老化的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必要在一次年检中发现这些问题,以减少车辆自燃的可能性。现在的年检制度是6年内免检,每两年拿到车辆年检标志就可以了。对于私家车来说,无论是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使用六年后都需要进行在线检测。在6到15年内,模型将每年检查一次。使用15年后,每半年检查一次。
只是在检测项目上,燃油车和纯电动车有区别。 纯电动车型是尾气检测项目之一,不需要在线检测。和灯光外观底盘等其他功能测试一样,纯电动汽车也需要参与。年检通过后,纯电动车也需要像春季燃油车一样在车窗上粘贴年检标志。证明该车通过了当年的年检。 ? ?
法律分析:创新驱动,产学研用结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充电设施生产建设运营企业要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安全和性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政府引导,市场竞争拉动。地方政府要相应制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划,促进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和规范市场准入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充电运营服务。双管齐下,公共服务带动。把公共服务领域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突破口,扩大公共机构采购新能源汽车的规模,通过示范使用增强社会信心,降低购买使用成本,引导个人消费,形成良性循环。因地制宜,明确责任主体。地方政府承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主体责任,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法律依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第五条 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
(二)申请人是已取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的汽车生产企业,或者是已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的新建汽车生产企业。
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
(三)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
具备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条件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在企业集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承担相应监管责任的前提下,其下属企业(包括下属子公司及分公司)的准入条件予以简化,适用《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
(四)符合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