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正文

中国货币政策进入转型时刻

专题: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2024)

价格型调控发挥更大作用MLF政策利率色彩淡化

◎记者张琼斯

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介绍了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涉及多个重要构想。

市场专家认为,随着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总量目标淡化,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进入转型时刻。未来,价格型调控有望在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起到更大作用。此外,短期利率有望成为主要政策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政策利率色彩可能淡化。

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

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抓手,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应如何优化?

潘功胜提出,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横向看,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大多以价格型调控为主;纵向看,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需求,也宜摒弃“规模情结”,淡化对“量”的追求。

“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标志。”市场专家表示,下一阶段,随着金融总量目标淡化,价格型调控将在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国际上,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现代化程度提高,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欧、日都曾出现过金融脱媒加速,以及数量目标的可控性、可测性、与实体经济相关性下降的过程。美、欧、日央行逐步淡化数量中介目标,并转向了价格型调控。

从国内情况看,当前,我国部分金融总量数据受“挤水分”等多重因素影响阶段性下行或增长放缓。市场专家称,这可能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进入转型时刻,要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作用。

目前,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390万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宏观金融总量规模已经很大。

“在存量盘子已经很大的背景下,金融数据放缓是正常的。”市场专家表示,要防止人为追求“虚胖”。当前,我国M2、信贷总量规模等已经很大。在此基础上,长期保持高增速和“同比多增”本身就不现实,也不匹配经济规模。

由于框架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也需要优化货币统计的“仪表盘”。潘功胜表示,从货币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狭义货币(M1)的统计口径与国外有较大不同。美国和日本的M1都包括个人活期存款,美国还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等。而我国M1统计口径是在30年前确立的,未将个人活期存款等纳入M1统计。

近期M1增速放缓引发了市场关注。有研究认为,随着我国银行卡、电子支付的普及,以及现金类理财业务的发展,如果把居民活期存款、流动性高的非存款类金融产品、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等纳入统计,4月M1则呈现正增长。

淡化中期借贷便利的政策利率色彩

利率是价格型调控的关键要素。关于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中国货币政策进入转型时刻潘功胜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

“这可能意味着,未来将以短期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市场专家表示。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利率既包含短期政策利率,也包含中期政策利率。市场专家认为,从近年实践看,短期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波动,政策利率的引导效果较好;而此前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MLF利率时常与同期限市场利率走势出现一定偏差。

市场专家表示,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看,中央银行主要聚焦管好短端利率,中长期利率通常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效果更好。

“从这个角度看,逐步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进而理顺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机制,是下阶段健全利率市场化调控机制的重要方向。”市场专家表示。

作为贷款的定价“锚”,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备受关注。潘功胜表示,要持续改革完善LPR,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

“LPR报价本身并不必然需要挂钩或参考MLF利率。”市场专家表示,LPR是金融机构对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理论上,金融机构可结合资金成本、风险水平等多种因素形成对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并基于一定公式形成LPR报价。

市场专家表示,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银行自身的LPR报价并不完全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最优惠客户贷款利率,在发达经济体金融机构推动LIBOR改革前也存在类似问题。总体而言,未来改革方向应努力生成一个借贷双方都觉得公平的报价,并以此作为贷款定价参考。

货币政策首先立足国内发展

会上,潘功胜强调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并提到了对“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与外部”这三组关系的平衡。

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潘功胜表示,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需要进行调控,兼顾其他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

“货币政策首先立足国内发展。”市场专家表示,在政策周期错位下,我国货币政策顶住了外部政策收紧压力,为降准降息创造了宽松环境,支持扩大了国内有效需求,政策调整稳妥审慎。

前几年,发达经济体长期实行零利率乃至负利率政策,近年来为解决高通胀问题又快速大幅加息。

“我国一直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坚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既保持对实体经济足够支持,又避免大放大收,不会对经济金融稳健运行带来冲击。”市场专家表示,汇率也经受了考验,为利率下行创造了条件,也有效应对了单边一致性预期和超调风险。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