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盛夏酷暑的来临,不少地区气温飙升,民众对于天气预报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在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上,有一种声音质疑天气预报“不敢报40℃”,认为气象部门在预报高温时有所保留,对此,官方给出了明确回应,解释了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测量标准、环境差异以及体感温度与实际气温的区别。
关于气温的测量,官方强调,气象部门所发布的气温数据并非随意得出,而是遵循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气象部门监测的温度是指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气温,这种百叶箱必须设置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高,且周围环境开阔,无高大建筑或树木遮挡,这样的设置旨在确保测量环境尽可能接近自然状态,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针对“不同环境的温度不同”这一观点,官方指出,在同一座城市内,由于下垫面材质、周围建筑布局、车辆尾气排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点的气温确实存在差异,在阳光强烈照耀的夏季,水泥路或柏油路的路面温度可能高达50℃以上,而暴晒后的深色座椅表面温度甚至可能超过60℃,这些物体表面的温度并不代表整体环境的气温,民众在自行测量温度时,若使用的是车载温度计或其他非专业设备,所得到的数据可能会与气象部门发布的气温存在偏差。
官方还解释了气温与体感温度之间的差异,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它不仅受气温影响,还与空气湿度、风速以及太阳辐射等多种因素有关,在炎热的夏季,即使气温未达到40℃,由于湿度大、风速小或太阳辐射强等条件,人们可能会感觉更加闷热,体感温度远超实际气温,为了更直观地反映这种感受,气象部门已经开展了相关科研工作,并适时发布体感温度预报,以供公众参考。
在面对高温天气时,官方也提供了一系列防御指南,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确保公众安全,建议停止户外露天作业,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户外活动和群众集会也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整或取消,还需特别注意防火安全,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按规定停产,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针对近期即将登陆的台风“格美”,官方也给出了相应的预警和提示,预计台风将给部分地区带来降水和大风天气,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高温状况,台风也可能引发局地强对流天气,如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公众需密切关注最新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做好防范措施。
官方强调,天气预报是一项科学且严谨的工作,气象部门在发布预报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力求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在面对高温等极端天气时,公众应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信谣传谣,并根据官方发布的预报和预警信息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针对“天气预报不敢报40℃”的质疑,官方通过详细解释气温测量标准、环境差异以及体感温度与实际气温的区别等方面进行了回应,这些解释不仅消除了公众的疑虑,也展现了气象部门在科学预报和服务公众方面的努力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