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未来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会怎么样)

近日,在某新能源 汽车 国际合作大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就国内外新能源 汽车 发展趋势作了专题报告。

谈及新能源 汽车 发展趋势,他分享了三个观点。首先,中国超大规模的 汽车 消费需求使我国发展新能源 汽车 越来越迫切;其次,是在三大政策促进下,新能源 汽车 已经连续五年实现井喷式增长,同时,在消费端出现了两个积极变化;第三,未来的新能源 汽车 在波动中不断前行,2025年以后将逐步显示出相对的优势。

“在补贴、牌照补全的优惠、政府领域直接配置的资源三大政策的促进下,我们新能源 汽车 实现了快速发展。”徐长明介绍,“2014年我们叫做新能源 汽车 元年。经过连续几年高速发展,今年1到4月份销售新能源 汽车 超过39万,同比增长80%。这是一个高速的发展。”

徐长明认为,长远来看,远期新能源 汽车 可能会有优势显胜。第一个变化新的电池体系要突破。液态电池不断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性是重大隐患。固定电池就能同时解决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安全性等问题。商业化之后,对新能源 汽车 将会是一个重大的促进。其次, 汽车 承载的功能可能要发生变化。目前的新能源 汽车 ,目前的 汽车 主要是交通工具。将来的 汽车 是交通工具+高级智能移动终端。第三个变化就是自动驾驶对我们的发展将来也是新能源 汽车 重要的推手。

“五年的高速发展,未来前景看好,但是可能会有一个波动,新能源 汽车 会在波动中前行。”徐长明说。

以下为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先生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对新能源 汽车 发展趋势的看法。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三句话:

中国超大规模的 汽车 消费需求使我国发展新能源 汽车 越来越迫切。

在三大政策促进下,新能源 汽车 已经连续五年实现井喷式增长,同时,在消费端出现了两个积极变化。一会跟大家分享这个数据。

未来的新能源 汽车 在波动中不断前行,2025年以后将逐步显示出相对的优势。

中国超大规模的 汽车 消费需求使我国发展新能源 汽车 越来越迫切。

下面这张图是我们国家每年的 汽车 保有量和千人 汽车 保有量的变化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到2017年,我国的 汽车 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1亿辆,千人 汽车 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50辆。

在保有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石油进口依存度逐渐提高。数据显示,我们每消费一百吨石油,有68.7%是进口的。那么,将来我们的保有量将达到多少呢?我们的这里的保有量是两个,一个是总人口,一个是一个人有几辆车,两者相乘就是将来 汽车 的总保有量。从 汽车 保有量达到饱和的国家来看,绝对大多数国家是千人600辆车。

我们国家能不能达到呢?这要看千人 汽车 保有量的因素,决定性因素是是由我们国家每个城市的人口密度来决定的。

上面这张图中,横坐标代表的是每个城市的人口密度,纵坐标代表的是每个城市的千人 汽车 保有量。我把日本和美国的城市都放在一起,橙色是日本的城市,蓝色是美国的城市。日本人口密度高,美国人口密度比较稀,人口密度越高的城市,千人保有量越高。欧洲也是一样的道理。

同理,每个城市里的每个区的城市保有量,也是取决于人口密度。上面这张图反映了美国大纽约地区人口密度与千人 汽车 保有量的关系,颜色越深的地方密度越高,颜色越浅密度越低。正好也是一个反向关系。

我们国家的人口密度大致来看,是每平方公里143个人,但94%的人口主要集中在腾冲—黑河线以东43%的国土上,因此实际人口密度约300人/平方公里。这个密度跟欧洲差不多,英国,意大利,德国基本上都是每平方公里300人。既然人口密度是决定因素,那么理论上我们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但是实际上我们做了综合评估后发现,我们达不到千人600辆的水平。

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更多集中在大都市,我们省会人口加在一起就是三亿人,省会的高密度区加起来有一亿人,人口密度太高,千人保有量就可能达不到。如果按照发达国家 汽车 饱和点的水平测算,我们的保有量应该在千人保有量450辆左右,很多限购的城市千人保有量可能只有400辆。

2016年,我国1.8亿辆 汽车 ,消费石油5.8亿吨。将来 汽车 保有量达到6亿辆,对石油的消耗量一定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解决办法实际上就是新能源 汽车 或者是节能 汽车 。我们将来如果六亿辆 汽车 里面,有20%的新能源 汽车 ,1.2亿辆,还剩4.8亿辆燃油车,考虑到我们国家的 汽车 年使用里程比美国低一点。加上所有车的混合动力,基本上问题就解决。但是反过来来讲,我一直在倡导大力发展新能源 汽车 ,主要是考虑石油的需求问题。这是从石油的角度来讲,我们这么大的一个消费需求,必须要用新能源 汽车 一部分来解决。当然我们说全部新能源化也不现实,20%比较理想,30%新能源 汽车 差不多到了上限这个水平。

在三大政策促进下,新能源 汽车 已经连续5年实现井喷式增长,同时在消费端出现了两个积极变化

所谓的三大政策,第一个是补贴,第二个是牌照补全的优惠;第三个是政府领域直接配置的资源,出租车,专车,物流车,公交车,这些都是能够进行牌照控制的。 这三个方面的政策带来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2014年我们叫做新能源 汽车 元年,连续几年高速发展,今年1到4月份销售新能源 汽车 39.3万辆,同比增长80%。这是一个高速的发展。

第一个积极变化,消费主体由单位用户为主向私人用户为主转变。 原来是单位买,现在变成了私人买为主。大家看上面这个图,2015年新能源 汽车 消费的57.4%被单位买去了,私人只占到了42.6%,到了2018年,单位下滑34.1%,私人买车上升64.9%。

第二个积极变化,消费区域正在由限购城市向非限购城市快速扩展。 2016年之前,这些私家车主要卖给了六个限购城市,而现在呢?60%卖给了非限购城市。将来的新能源 汽车 发展,光靠限购城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加在一起,一年只有200万辆这样的水平,所以未来靠非限购,恰恰成为现在的主体,这也是一个变化。

未来新能源 汽车 将在波动中不断前行,2025年以后将逐步显示出相对优势

未来的发展,新能源 汽车 我觉得是在波动中前行。原来预测在2020之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是没想到,补贴政策退补来得这么快。这段时间应该是在波动中前行,今年正是波动,今年的新能源 汽车 加起来的销量应该与去年差不多持平。但是两三年以后,还会保持高增长,因为有双积分制度补贴,牌照继续存在,充电不方便的问题,电池成本高的问题,都会基本缓解。

长远来看,新能源 汽车 可能会有几个重要变化。

第一个变化:新的电池体系要突破。 现在的电池都是锂电池,是液态的,下一步有固态的电池,能量密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能够解决安全性的问题。按现在的锂电池一公斤是170瓦时,一度电6公斤左右。将来我们如果将50多度电装进去的话,那个电池就太重了。但是现在如果用液态电池不断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性是重大隐患。固态电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电池具我们掌握情况来看,到2025年可以实现商业化,这个电池出来了以后,对我们新能源 汽车 将会是一个重大的促进。

第二个变化: 汽车 承载的功能可能要发生变化。 目前的新能源 汽车 主要是交通工具,将来的 汽车 是交通工具+高级智能移动终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高级智能移动终端,就像手机,我们的智能手机,对电池容量的要求就高了。传统的电池就用一个星期,或者更长一点,打电话没有问题。加这么多智能化以后,电池必须要加大, 汽车 也一样。智能移动终端有没有需求呢?我们年龄大的人对这个需求不明显,但是00后,90后对这个需求非常的明显。我们掌握的情况看,2017年我们说一百个人买车的人,21.8%是00后,但是十年以后,2027年什么情况呢?00后占到7.2%,90后是41.8%,这些人对新能源 汽车 是有高度的需求。这些人是新的用户,有需求,这又是一个促进。

第三个变化: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电动车将增加一个重要的使用场景和推手。 我跟很多搞技术的专家去交流,他们说传统 汽车 也能做自动驾驶,但是难度非常大,而新能源 汽车 就比较便利和方面,更容易解决。基本上是这样的。所以各大公司电动车目前绝大多数都是用的电动车解决智能化的问题。

普华永道做了一个预测,到203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三个地方加起来的 汽车 总销量将达到8200万辆。其中L5能够卖到1200万辆,L4级别车能够卖到2800万辆,L5估计还不一定,但是L4这个级别的车,L3这个级别的车,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将来对未来发展又是一个重要的推手,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全部的内容,简单概括一下,未来我们的 汽车 保有量达到6亿辆是有坚定的信心。虽然这两年以来, 汽车 消费出现了滑坡,但是我觉得是暂时的,经济一旦稳定下来了以后, 汽车 销量将继续往前走,每年的消费需求应该达到4千万。这么大的消费需求和保有量,光有传统 汽车 是解决不了的,一定要配上新能源 汽车 才能解决能源需求的问题。

我们新能源 汽车 已经有了连续五年的高速发展,未来前景看好,但是可能会有一个波动,在波动中前行。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怎么样?

为什么说新能源汽车终是未来趋势

Ⅰ.工作原理

燃油车的工作原理在九年义务教育里有,在此就带过一下:燃油车通过内燃机↑获得驱动能量,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

纯电动汽车

工作原理: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其实就是电动机)。

优点:技术相对简单,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缺点: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电动车的电池较贵,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 使用成本较高,技术仍不成熟(主要活跃在高端市场) 。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自分三家: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HEV):车辆的驱动力只来源于电动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车辆的驱动力由电动机及发动机同时或单独供给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CHEV):同时具有串联式、并联式驱动方式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也就是第一种烧油发电,第二种烧油跑路,第三种烧油可以发电也可以跑路

优点:可以回收制动时、下坡时的能量。

缺点:长距离行驶几乎毫无优势(兼顾了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缺点)。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免除了把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的汽车。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

优点: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提高了燃油经济性,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运行平稳、无噪声,所以很多媒体称燃料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模式”。

然而缺点呢?

①:氢气易爆,对燃料电池的燃料储存是个不小的挑战。

②:成本高。

Ⅱ.产业分析

①: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5.2万辆,汽车总销量为2887.9台

②: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6万辆,汽车总销量为2808.1台

③: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0.6万辆,汽车总销量为2576.9台

④:2019年上海车展,展出的131台新车中有62台新能源车,其中42台纯电动

这三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占比2.25%,4.47%,4.68% 。

显然,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产业结构优化(还有地方政策、城市停车位紧张等原因),我国汽车产销量可能难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然而新能源汽车还能持续扩大在汽车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在高端汽车市场(这里主要针对的是新车)更是拿下接近半壁江山,说明我国在汽车市场增长停滞的现在乃至未来,新能源汽车仍能保持较稳定的增长势头,预计将继续对燃油车市场造成冲击。

Ⅲ.成本计算

这里比较一下对于汽车的电价和油价。

汽油的热值约为4.4×10^7J/kg,汽油(92)价格波动在6.7元/升左右。

92汽油密度约为0.725×10^3kg/m?。

所以92汽油的价格约为6.7?0.725=9.241元/kg(取三位小数)。

也就是说一元能加0.108kg汽油,其中的能量Q=qm=0.108kg×4.4×10^7J/kg=4.752×10^6J

高速充电桩电价为0.6~0.8元/度,取中值0.7元/度

也就是1元能加1.429度电,1度=1kWh=3.6×10^6J。

所以一块钱电中的能量为1.429×3.6×10^6J=5.144×10^6J。

一块钱得到的能量——汽油:4752kJ;电:5144kJ,相差392kJ,不大。

这里我以G15高速为例:从最南端湛江徐闻出发,终点为广州三元里,全程共542.8公里。在车不多的高速行驶时可以大致当作上面的理想化模型(忽略转弯时的动力变化),已知:电车行驶成本:14172.2m/元;燃油车行驶成本:8081.6m/元,因此得出电车行驶完这段路大约要38.30元,而燃油车要67.16元,足足省了29块钱左右……比例约为1:1.75。

(由于是理想化模型,同上,实际行车时这两个数字要大得多,知道大致的比例就行)况且这里用的电价还是高速充电桩的电价,比日常用电电价高了不少,因此如果用的自家充电桩,这个比例还会更小。

Ⅳ.安全角度

曝出某某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新闻,让不少人开始担忧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新能源汽车真的不安全吗?和常见的燃油车相比又如何呢?

而其他类型的事故(如碰撞、坠河等),新能源汽车更没有理由比燃油车更易发生,因此,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危险”一说,不成立!

Ⅴ.环境问题

随便问一个买了新能源汽车的人:“为什么买新能源汽车啊?”

估计不少于80%会说:然而,新能源汽车对环境真的比燃油车更友好吗?

2019年全球燃料电池销量仅为7500台,且相关技术尚未完善,说明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所占的比例甚少,因此以下的“新能源汽车”仅讨论纯电动或油电混合型汽车。

首先,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基本上都是锂电池(得益于锂电池的高比功率+高比能量),废弃/损坏的锂电池的电解质(单单是电解质)及其转化物有:LiPF6、LiAsF6、LiCF3SO3、HF、P2O5等,都是有毒有害物质。

因此废旧锂电池若处理不当,对环境及生物的影响相对来说都是很大的,国际上对废旧锂电池的处理方式仍停留在探索阶段,其次,很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零排放”,因为它靠的是电。

然而电从哪来?别忘了中国依然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题的发电结构,国内火电厂发电的热效率一般不高于45%,电池蓄电效率约90%。还有线网输电线损约5%,最后补上电动机电转化效率90%。

那么新能源汽车的效率从发电算起就是:45%×90%×95%×90%≈34.63%。而且火电中过半是烧煤的,杂质更多,也对空气和环境影响更大。由此可以得出:在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前(这里也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毕竟它确实是太贵了)。

新能源汽车从宏观上对整个环境造成的影响其实不见得比燃油车小,但并不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就没意义了。毕竟把污染集中在电厂附近还是会比分散在城市里好得多。

综上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友好仅限于城市,相对带来的是对电厂发电的更高需求,而在我国改变以煤、油、气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前,这些需求终将转化为发电厂带来的污染,//燃料电池的产物基本都是零排放或是排放量极小,因此对环境才是真的友好,但对一般民众的钱包相当不友好。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从产业、成本、安全、环境四个角度任一点来看,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只是时间问题(当然这时间肯定不会短)。同时,作为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的过渡产品。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也终会被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取缔。较为乐观地估计,30年后的汽车市场很可能由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占领绝大部分。

并由各自特点针对各种车型——纯电动汽车噪音小、无需燃料、稳定性好。

因此更有可能作为成为高端SUV或是家用小轿车,而燃料电池动力足、无需担心充电、安全性更胜一筹。相比成为普通轿车,更可能用作皮卡、公交车、客车、货车等大型车辆。

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未来前景不错。尤其是在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购一辆新能源汽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节能减排还能减少用车成本,所以很多车企为了抢占市场,都在争先恐后的大力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几年,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补贴非常可观,新能源汽车也的确出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这些消费行为都促使了车企大力生产新能源汽车。不过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存在很多限制,毕竟很多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充电桩等设备都建设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后服务都跟不上,所以导致这些区域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能力不足。很多车企为了打开这些区域的市场,做了很多努力,花费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会导致产能过剩。行业稳步发展,产销小幅回升:以2009年“十城千辆”为起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示范推广期(2009-2013):此时以公共领域示范为主,各项政策工具逐渐丰富,技术和市场尚在培育,车型销量增速缓慢。2、爆发增长期(2013-2015):国家重视度提升,财政补贴力度加大,鼓励私人购买,电动车销量快速增长。3、精准扶持期(2016-2018):在政策的精准扶持下,行业呈现更为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新能源车产量稳步增长。4、补贴退坡(2019至今):政策补贴退坡、新冠疫情、宏观经济下行等负面因素逐渐消化,而续航低、充电难等问题逐渐改善,新能源汽车市场接受度提升,供给侧特斯拉、大众、造车新势力、广汽、上汽通用五菱等优质车型受到发力,多方共振,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0下半年迅速攀升,有望成为新一轮成长周期起点。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未来,新能源汽车将继续推进动力电池、充电技术、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中,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未来将着重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也将不断进步,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提高充电桩的智能化和便利性。此外,自动驾驶技术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2. 多元化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包括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车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领域也将逐步扩大,包括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城市出租车等。

3. 智能化发展: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将越来越智能化,包括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车联网等功能。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大亮点,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人机交互技术将改变人们与车辆的交互方式,车联网技术将为车辆提供更多的智能化服务。

4. 能源互联网: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与能源互联网相结合,形成能源互联网+交通的新模式。能源互联网是指将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智能电网、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能源系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交通的智能化协同,推进能源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技术创新、多元化发展、智能化发展和能源互联网。这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也必将为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 ?

新能源汽车未来走向哪

你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几大方向介绍如下:

环保是现在发展的重点,那么在人们选择出行工具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就已经成为了新选择,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电动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大的优势就是开车不受限,全国不限号,购买新能源车免购置税、享受补贴政策等一系列措施,那么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呢?一起来跟小编看看吧。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两极分化明显

得益于我国环保事业的纵深挺进,并且开局就迎来了政策补贴,所以新能源车企发展事半功倍。如今,补贴退坡,准入门槛浮动,新能源汽车需求更多却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相关车企的质量和技术等系统“硬件”的新一轮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性能,造车技术,整车服务等领域都将成为各企业的争夺点。如此,新能源车企有没有创新力,有没有核心技术,有没有完整产业链就决定了市场份额争夺的最终结果。很显然,在市场加速优胜劣汰条件下,内部分化现象是必然会出现的一次大清洗。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电动化标签日渐清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如今,纵然在续航能力,电池科技,维修和管理等方面还有缺陷,但是仍具备超越传统燃油车的先天优势。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哪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会并存于市场,今后的发展标签依旧会是“电动化”。

这从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变化中可以初窥端倪,从不到2%到超越传统燃油汽车,业界预计也就是十几年间会发生的变化。如果从环保和耗能的角度来看,只要跨过成本障碍,建起完整的运维体系,纯电驱动的未来蓝图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智能化联网的未来

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这样的概念,想必如今的人们已经不再陌生。智能、信息网、自动化这些理念正在走入千家万户,同样的也在渗透汽车行业发展的未来。如果说,无人驾驶汽车从设计到制造都是向未来看齐,那么新能源汽车则是凭借“起步晚”的优势,抢先踏入了科技前沿的领域。

汽车产业发展到如今,功能化趋势愈发凸显,网联技术就是这种多维度延伸的支线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商为了抢占市场高地,均已布局先进辅驾系统,对接成熟智能网科技,内嵌传感器、雷达等新型配套零部件,致力于为产品增添更多附加价值。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产业链主支线并起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必然不会是一条主干通到底。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的板块主要是整车制造、电池体系以及售后运维。如今,发展需求带来的产业链延伸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添加了众多分支。

首先,竞争加剧带来了兼并重组浪潮,不管是携资本,携技术,还是携周边产业入局,都会影响到产业链形态;其次,车企与新材料公司合作,车企与智能系统开发商合作,车企与氢燃料科技品牌合作……上下游,左右墙全打通;再者,轻量化、多模式、高智能等标签,直接串联起了新能源汽车现代化产业链的主支线。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有望跃居国际舞台

实际上,根据专家预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有望在接下来的3到5年内超过国际领先水平线。作为机动车保有量的一线大国,新能源汽车替代和新增市场潜力颇为可观。消费模式多元化是我国新能源车企“走出去”的优势之一,技术和规模等也有望后续跟进。

截至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在出口方面陷入瓶颈,新能源汽车销量却呈现涨势。一般的新能源出口均价低,出口量大,档次较高的纯电动客车出口规模小,但是单价高。也就是说,不论是技术工艺较好的还是平常的都自有其出口优势。而且,新能源车企在对外合作上也非常主动,或是研发合作,或是资本合作,或是贸易合作,不一而足。

以上是介绍有关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环境保护措施越来越严格,各国相继规定燃油车停产时间,那么新能源汽车就成为了人们的新宠,即使是这样,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需要更平稳的走下去,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新能源汽车未来走向哪

未来走向哪里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达到3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报告还指出,未来将重点提升以下几方面能力:

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三纵 (纯电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汽车)三横(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研发布局。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提高行业公共服务能力。

2.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发展促进关键系统创新作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强化安全质量保障

3.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发展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交换电网络建设协调推动智能路网建设有序推动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从报告中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但国家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列入新基建,足以展现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决心与魄力。笔者认为,有了政策加持,新能源汽车将在中国加快布局,加之各大车企的研发生产投入与布局,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占有率将稳步提升,发展增速也将继续加快。